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(ACT)
1980年代後期,由Steven C. Hayes、Kelly G. Wilson與Kirk Strosahl所發展出來的。屬於第三波行為療法的一部分,其理論根基有:1. 臨床行為分析2. 功能情境主義 3. 關係框架理論。 ACT是有實證基礎的心理治療取向,使用各種接納、正念、承諾與行為改變策略,最終期望增加個人的心理彈性。ACT與傳統認知行為治療(CBT)不同。
ACT強調接納症狀,問題不是問題,自己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才是問題,對問題的控制、迴避才是問題。 因此,ACT心理治療技術也是一個六邊心理治療的模型,通過接納放下、認知解離、接觸當下、觀察自我、澄清價值、承諾行動六個方面,提高心理靈活性,讓人們擁有夢想,並為夢想努力,從而過上充實、豐富、有意義的生活,讓人生更精彩。
近來世界社會事件,抑鬱症是當前世界排名首四位,傳統的治療策略是矯正負性思維,引導建構積極認知。當患者表達這樣的想法:「我真的是個失敗者」,傳統治療師就會用各種方法引導患者去改變這一想法或信念,讓患者意識到這是不合邏輯的或者是不合理的,最終改為「我這一次沒做好,並不代表我是一個失敗者」等合理的正確的想法。 而ACT療法則採用另外的策略,讓患者與內心的負性想法拉開距離,保持覺察,意識到這樣的想法對接近自己的價值是否有用?而不是與其辯論,也不一定要改變,而是接納它,看到它的意義與功能,接納其情緒、想法、身體反應,澄清其背後的需求、願望與價值方向。
累積多年經驗的治療師Denise 會與個案一起檢驗相關議題。第三波重新整合、統合之前兩代的行為與認知治療,帶著這兩波的問題、議題與其他傳統主要關注的議題,能改對個案問題的理解與治療後果有著很顯著的改善。